我校案例入选上海市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 典型工作案例

发布者:王依娜发布时间:2025-10-31浏览次数:37

近日,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市教委公布了2025年上海市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典型工作案例入选名单,我校申报的《轮值机制驱动三维一体化的思政育人创新实践》成功入选。学校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工作上的积极探索和创新做法已两次入选市级典型工作案例,此次入选,是学校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思政教育改革创新方面的又一重要成果,也为职业院校推进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路径。


该案例围绕落实《上海市“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区”实施方案》,聚焦“完善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支撑体系”中“创新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机制”的具体要求,以机制创新的积极探索回应了当前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学段协同机制缺位、资源分散难共享、育人模式单一等现实问题。

学校立足高职教育特色,牵头成立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合教研室,创新构建“轮值联动”机制,推动科研协同、教学创新、资源整合“三维一体”融合发展。具体包括:一是创新轮值机制,筑牢一体化组织制度基础。联合区域内10余所大中小学共同制定《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联合教研室章程》,明确轮值联动、共建共享原则,建立季度例会和学期总结制度,由轮值单位统筹学期工作计划,推动跨学段集体备课、课例共创与课题共研,实现从高校主导向学段共治转变。


二是创新教学模式,推进“三张讲台讲思政”创意教学。由高校思政教师牵头,协同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劳模工匠等三类育人主体同台授课,形成“高校教师+学段教师+社会代表”三方协同、师生四方互动的课堂生态。同时,推广“导入式-阐释式-辨析式-行动式”四式情境教学。以理论宣讲服务社会,成立“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宣讲朗诵团,以“朗诵形式”增强宣讲朗诵的感染力与实效性。

三是深化科研牵引,打造一体化资源整合与传播平台。联合多学段教师组建课题组,参与市级一体化课题研究,系统开展集体备课与教学目标衔接图谱设计,合作开发典型课例,推动教学内容螺旋上升、纵向贯通。系统整合区域红色场馆、行业企业、劳模工匠等资源,构建思政教学资源库,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沉浸式体验与志愿服务。建设虚拟教研平台,共享教案、微课、师训资源,打破时空限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近年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学校先后成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组和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院,出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工作建设实施方案等一揽子机制方案,学校的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工作成效显著,特色优势和品牌建设卓有成效,相关经验多次获“人民网”“文汇报”及上海市委宣传部《宣传通讯》等主流媒体报道,示范效应显著。

       今后,学校将继续对标《上海市“立德树人机制综合改革试点区”实施方案》要求,持续完善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在强化党的全面领导、深化思政课与课程思政、校园文化、实践育人与志愿服务等方面协同发力,不断拓展立德树人改革的深度与广度,为全面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科院经验。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