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贯通:虚拟教研室擘画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新图景

发布者:王依娜发布时间:2025-04-28浏览次数:10


2025425日下午,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研讨会暨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筹备会在我校成功举办。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党总支、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上海市经济管理学校、上海信息技术学校、上海市群星职业技术学校、上海市第二轻工学校、上海市嘉定区启良中学、上海嘉定普通小学,嘉定博物馆、嘉定城市规划馆、超星泛雅集团等单位的专家领导和思政课程负责人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章程,共商共研新时代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新路径。学校党委委员、副院长杨益明出席研讨会并致辞,研讨会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依娜主持。  

杨益明在致辞中强调,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推动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需打破学段壁垒,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他特别指出,此次研讨会的重要任务是围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章程》展开研讨,以“共建共享、轮值联动、创新发展”为核心理念,打造跨学段思政教育教研共同体。杨院长提出三点想法,一是凝聚共识,强化协同联动;二是创新驱动,善用技术赋能;三是开放共享,辐射优质资源,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经验借鉴。  

上海体育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高晓丽分享了体育大学在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创新发展中的做法经验,提出了 “五个一”的借鉴思路。王依娜对《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虚拟教研室章程(讨论稿)》进行详细解读,明确其打造一体化课例、整合红色资源实践、共享师训资源、推动教学科研创新等核心任务,设想一体化虚拟教研室通过轮值制度和动态协作机制,成为贯通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的平台引擎。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必文提出了“七个一”的虚拟教研室建设设想。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丁彩霞提出可以通过共享资源、科研助力的长效机制,保障跨学段合作的可持续性。上海市大众工业学校副书记王亚莉认为职业院校条线的一体化建设始终是一体化链条上的薄弱环节,应结合产教融合和职业教育特色,开展虚拟教研室建设。与会的几家中职校思政课程负责人、中学小学和通信工程学院党总支结合各自实际,对一体化虚拟教研室提出了积极设想和良好建议。嘉定博物馆、嘉定城市规划馆结合场馆资源,提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案,超星泛雅集团以“人工智能赋能思政课建设和教学改革”为主题,展示AI学情分析、AI助手、虚拟仿真实践等技术应用案例。

本次研讨会就虚拟教研室章程进行了充分讨论,达成多项共识,下一步将重点推进合作校与单位的共建签署和章程落地、平台搭建及活动启动。 此次协作旨在通过数字技术赋能思政教育生态重构,以全学段贯通式教研凝聚育人合力,携手绘制思政教育"同心圆",让不同学段的思想火炬在协同创新中接续传递,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立体化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