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化浪潮中,国际教育为学子搭建起通往世界的成长桥梁。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的学子们,或因文化热爱选择对应项目,或为职业发展突破语言与学业难关,在跨国求学的道路上,他们以热爱为帆、努力为桨,不仅收获了语言能力与专业认知的提升,更明晰了未来方向,展现出对知识的渴望与对梦想的执着。接下来,让我们一同了解学校 2025 年国际教育项目,或许这里也能成为你开启世界视野、追逐理想的新起点。
钱潘盼,2024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将于2026年赴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攻读学士学位
选择国际教育学院的日语项目,源于我对语言学习和跨文化交流长久以来的浓厚兴趣。在众多语言中,日语对我而言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一方面,日本与中国地理相近,交通便利,无论是未来留学还是工作,往来都非常方便;另一方面,我对日本文化,特别是动漫和时尚充满兴趣。此外,日本在科技、教育和经贸领域的发展前景也让我觉得,掌握日语会为我的未来带来更多机会。
过去一年的学习让我收获满满。通过丰富的课程,我不仅扎实掌握了日语语言知识,还系统了解了日本的历史、礼仪和社会习俗。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运用跨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和理解问题。这些宝贵的知识和能力,让我对未来的留学生活充满了更深的期待与憧憬。
关于未来,我的规划清晰而坚定:首先,短期目标是顺利通过日语能力考试;其次,希望顺利前往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进行深造;之后,我计划在日本更加优秀的大学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完成学业后,我期望能在日本的教育、贸易或文化交流领域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当然,我深知这条道路充满挑战,因此我会持续努力提升日语能力,积极学习专业知识,为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
总而言之,我渴望通过不懈的努力,成为连接中日文化交流的一座桥梁。在追寻个人梦想的同时,也为促进两国之间的友好交流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颢宸,2023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今年9月将赴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就读别科
进入大学之前,我对未来并没有清晰的规划,也没有想过出国读书,直到看到了学校的国际教育宣传海报,让我对留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着浑浑噩噩过了这么久,为何不努力一把,人生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呢?母亲常说:“从来没有人能放弃你,只有自己放弃自己。”我决心抓住这次机会,通过几年努力提升学历。
进入国际班后,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白天的教室回荡着朗朗的读书声,课后的宿舍楼道充满欢声笑语。我常拿着笔记本串门,拉着成绩好的同学给我讲解难题。偶尔会互相打趣,学习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了。晚上更热闹,有时我们结伴去自习室,有时则和英语班的同学一起去图书馆。路灯将影子拉得长长的,见证着我们用汗水换来的学习成果。经过层层面试与考核,我顺利地被日本长崎综合科学大学录取,9月将赴该校别科就读,期待的留学生活即将拉开序幕。
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我会保持脚踏实地的态度,持续发力,不断精进,早日通过日语N1考试。进入大学后,我也不会懈怠,将全力以赴备考,向着理想的研究生院稳步前行。
马文静,2024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将于2027年赴韩国圆光大学就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选择国际教育韩国项目,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传统的语言学习往往局限于课本知识,而我渴望突破这种单一框架,在真实的国际化环境中掌握地道的韩语和文化精髓。除了丰富的语言课程,国际教育学院还提供丰富的跨文化交流的、机会,让我能够直接与外籍学生交流,参与各类活动,这为未来深入了解外国文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一年的学习带给我的收获远超预期。语言能力方面,我从最初的磕磕绊绊读韩剧台词,到现在能流畅进行日常对话。但更珍贵的是文化认知的提升:通过“敬语阶”学会待人接物的分寸,从“饮食韩语”中理解韩国人的包容哲学。在与外国同学的交流中,我逐渐明白,看似不同的文化习惯背后往往蕴含着相通的人文关怀。这些鲜活的体验远比书本知识来得深刻,让我真正触摸到了文化交流的脉搏。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深耕语言学习,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一步提升韩语水平。同时,我计划将语言优势与专业领域相结合,培养国际化视野下的核心竞争力。长远来看,我希望能够运用韩语能力和跨文化理解力,在中韩交流、跨国企业或国际组织等领域发挥桥梁作用,促进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与理解。我相信,国际教育经历不仅让我掌握语言技能,更教会我用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世界差异,这将是我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
陈申杰,2023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目前在英国南威尔士大学读5周的语言班,结束后会进入会计与金融专业学习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国际交流与合作愈发频繁,会计行业也日益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国际会计准则的广泛应用、跨国企业对财务人才的需求,都让我意识到拥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重要性。所以,我渴望走出国门,到英国的大学学习,一是感受不同的教育模式与上课风格,二是汲取更前沿的专业知识,为未来在会计领域的发展拓宽道路。
从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到南威尔士大学专业就读前,我先来读了五周的语言班,就是怕到了英国“听不懂、写不出”。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师用真实案例教我们怎么做文献综述、怎么在小组里既礼貌又高效地发言。这段经历也让我提前适应了英式课堂:老师不点名,但必须主动发言;作业没有标准答案,却要求引用规范。当然,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用英语“讲故事”——把复杂的数据变成一分钟的演讲。短短几周,南威尔士大学老师带我们做模拟研讨会、写小论文,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用英语思考”的感觉,也结识了来自不同专业的同学。
下个月顺利通过语言班后,我将进入会计与金融专业,系统学习国际会计准则、财务分析与数字化审计,把国际思维运用于未来可能面对种种挑战。
付一硕,2023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今年9月将赴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就读供应链管理专业
回望高中三年,我总带着几分遗憾。那时的松懈让高考成绩不尽如人意,最终踏入了大专的校园。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觉得曾经的求学梦离自己越来越远,直到学校和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合作的留学项目出现——那束穿透黑暗的光,重新点燃了我心中对知识的渴望。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从小就藏在心底的想法。出国,意味着能在全新的环境里弥补过去的遗憾,也能让脚步踏上更广阔的土地。但这条路的第一关,就是雅思。
备考的日子,现在想来仍历历在目。高中的松懈让英语基础不算扎实,我便把所有能利用的时间都投入进去:
图书馆成了我的“第二宿舍”,从周一到周五,单词本、语法书、听力,语法材料堆在桌上,一页页啃,一遍遍记;
学校的汪莹老师和王帆老师成了我的“引路人”,让我了解了雅思以及对我的雅思学习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课上我攥紧笔认真记录,课下追着老师问问题,口语课上更是鼓足勇气主动练习,哪怕一开始说得磕磕绊绊;
手机里的学习APP成了碎片时间的“好搭档”,晚自习时听听力,排队时背单词,把零散的分钟都攒成了进步的刻度;
真题刷了一遍又一遍,错题本写得密密麻麻,从一开始对着阅读题犯怵,到后来能清晰抓住题干逻辑,每一点变化都藏着不为人知的坚持。
当查到雅思6分的成绩时,我在寝室里放声大叫,向室友和老师分享我的喜悦。这个分数或许不算顶尖,却是我用无数个日夜的汗水换来的肯定。后来再考四六级,竟也因为这段扎实的积累变得轻松许多。那一刻我真切体会到:学习的过程或许很苦,但坚持到最后的人,真的很酷。
如今,我即将踏上前往英国的航班。未来两年,我想在南威尔士大学的校园里,认真听好每一堂课,走遍周边的街巷,用眼睛去看更真实的世界,用脚步去丈量曾经的梦想。
我知道,过去的遗憾无法改写,但未来的路永远在自己脚下。希望两年后的自己,能带着在异国他乡的历练与成长回国,以一个全新的、踏实的起点,继续追寻心中的“万卷书”与“万里路”。
也想对和我有过相似迷茫的同学说:别怕暂时的落后,只要心中有光,愿意为了目标拼尽全力,每一步向前的脚印,都会带你走向更值得的未来。
卢金熠,2023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今年9月将赴英国南威尔士大学就读会计与金融专业
当初选择南威尔士大学2+1的项目,最打动我的是 “学制短” 这一核心优势。如今应届毕业生就业竞争愈发激烈,我始终觉得早一年步入职场,就能多一分机会找到更契合的工作。未来形势难以预测,与其焦虑观望,不如专注当下、提高效率,用更短的时间实现事半功倍的成长。此外,项目中蕴含的跨文化交流机会,对我而言更是难得的体验——它让我深刻理解了“学知识,更要学如何成为有视野的学习者”,这也是我这两年求学中最核心的感悟。
在这段学习里,最大的收获并非成绩单上的分数,而是主动探索的能力。记得第一次准备外教课的presentation时,我曾对着电脑屏幕无从下手。老师只给了 “全球贸易趋势” 这一宽泛范围,所有研究方向、课题框架都需要我们自主搭建。从反复筛选权威文献确定具体方向,到搜集行业数据支撑观点,再到打磨演示逻辑,我前前后后花了整整一周才完成。也是这个过程让我彻底明白:学习从来不是等老师给答案,而是主动找解决方法。现在的我不仅能独立完成学术任务,更学会了用扎实的数据支撑presentation内容,而非停留在空泛的理论阐述。这些在探索中积累的技巧与思维方法,远比单一的知识点更珍贵,也更能长远地助力成长。
对未来规划,我希望在本科毕业后三年内拿下 CPA 证书,同时积累1-2段大型企业或头部会计师事务所的实习经历。英语学习也不会中断——暑假期间在事务所实习时我发现,越来越多涉及跨境业务的贸易公司,会要求会计岗位能熟练用英语对接海外客户、处理英文财报,流畅的英语能力已成为职场竞争力的重要一环。所以我会持续巩固英语能力,必要时也会通过备考雅思进一步提升,为未来的正式工作筑牢基础。
最后想和大家说:我们选择的或许不是一条轻松的路,但每一次克服语言障碍、每一次啃下复杂任务,都是在向更好的自己靠近。希望我们都能在这段旅程里,收获看得见的成长,也遇见更值得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