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薪火”戏剧轻骑队原创的沉浸式戏剧党课《守护》,于7月1日在“华亭镇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主题党日暨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首演。
这场18分钟的戏剧党课,创新党课传达形式,用戏剧的表现手法,让党员在沉浸式情境中感悟信仰力量,为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
王连俊烈士简介
王连俊(1926~1950),山东藏马县琅琊区人,出身雇农家庭,1947年2月入党,后任藏马县琅琊区委组织干事等职,1949年3月南下。1950年任中共嘉定县娄塘区委组织委员,兼任驻横塘工作组长,扎根群众,清匪建政、发动生产自救。1950年5月10日,遭匪特枪击,身中八弹牺牲。为纪念他,横塘乡“新华高级农业合作社”改名“连俊高级农业合作社”,后演变为今天的华亭镇连俊村。
舞台重现英雄事迹!
23岁青年干部的生命守护
学生张亚通饰演的青年干部王连俊的形象令人动容。他在暴雨夜坚守堤坝,用脊梁筑起家园屏障;端午日心系孤寡,他将温情送进徐妈心田;田埂间他带领乡亲苦干,更为合作化运动点燃了希望。
当匪特盗粮案件频发,他为守护百姓的粮食与匪特殊死搏斗、最终壮烈牺牲,角色以年轻生命践行守护百姓、保卫革命果实的铮铮誓言,更让“忠诚、担当、奉献”的精神直抵人心!
多民族学生同台演绎!
红色故事里的青春共鸣
少数民族学生玉山·吾斯曼与王会同学饰演的年轻女孩配合默契,在剧中呈现五十年代质朴的男女感情——“牵个手都像是藏着天大的心意”。
玉山·吾斯曼怀揣着对革命历史的敬畏,全身心投入排练,他的参演不仅让戏剧阵容更显多元,也生动诠释了红色故事在各民族心中的共鸣,更让跨越时代的忠诚担当在交融中愈发厚重。
7次打磨+50小时排练!
校地协同创作背后的匠心
此次沉浸式戏剧党课,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联动校内“薪火”戏剧轻骑队的师生与华亭镇创新打造“协同创作”模式。从初获王连俊烈士的珍贵材料,到搭建剧本框架,为了让每一个人物都饱满立体,背后是无数心血的倾注:剧本历经7次精心打磨,排练累计10次、耗时50小时。
“薪火”戏剧轻骑队深挖红色故事,将时代精神与校地特色巧妙融合;学生们与乡镇工作者更是化身演员,以“双人讲、众人演”的鲜活形式,让革命先辈坚守信仰、守护初心的故事跃然舞台。
这一幕幕动人呈现的背后,是所有台前幕后的学生们和老师们的默默付出——他们用热忱与执着,让红色记忆在精心雕琢中愈发闪亮,让革命精神在共同演绎里深入人心。
作为校地联动的创新实践,《守护》的首演既是一次成功的演出,更是红色教育模式的新探索。未来,我校“薪火”戏剧轻骑队将深度挖掘嘉定本土红色资源,携手红色文化场馆打造"移动的红色戏剧课堂",将嘉定的红色记忆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精神图谱,构建起"台上演绎历史、台下感悟精神"的沉浸式学习场景,让红色精神在青春血脉中永续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