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沉浸式红色戏剧党课:打造思政育人新品牌
发布时间: 2025-05-03 浏览次数: 10
 

探索沉浸式红色戏剧党课:打造思政育人新品牌


在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纪念五四运动106周年主题团日活动中,一堂别开生面的沉浸式红色戏剧党课,吸引了众多师生的关注。这堂戏剧党课创新采用“1+N”的授课模式——由一位主讲人串讲,协同N名演员组成团队,将五四运动的历史搬上舞台,推动思政教育从书本走向“现场”,切实达成“以戏育人,以剧化人”的教育效果。

一、“1+N”模式:让历史“活”起来

不同于传统课堂的单向讲授,沉浸式红色戏剧党课就像一场“历史情景剧”。主讲人作为历史脉络的“梳理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梳理历史脉络,比如五四运动的背景、重要事件节点;而演员们则是历史的“代言人”,有的扮演在巴黎和会上据理力争的顾维钧,有的演绎街头演讲号召抗争的青年学生和工人,还有的重现李大钊与毛泽东探讨革命道路的场景。


师生一起打磨台词、设计动作,将巴黎和会的外交屈辱、街头游行的激昂呐喊、革命先辈们命运般的相遇,都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真实画面”。

在戏中饰演李大钊的铁岩同学这样说道:“以前背历史事件总觉得遥远,现在自己站上舞台,才真正体会到先辈们的热血与担当!”


二、沉浸式体验:让精神“入”心来

沉浸式的魅力,在于让学生从 “旁观者” 变成 “参与者”。舞台上,演员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台词,都在传递着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当观众席中的同学们看到 “学生代表” 举着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的标语在台下奔跑,听到 “李大钊” 慷慨激昂地在台上宣讲,他们仿佛一同穿越回 1919 年的街头,自发地跟着演员们全场一起愤怒、一起呐喊。那一刻,观众席不再是单纯的观演区域,每个人都成为了五四精神的鲜活载体,将这段历史的热血与激情传递得淋漓尽致。这种 “沉浸式” 的体验,让抽象的精神内涵变成了具体的情感共鸣。

在观众席中的同学分享说:“这种身临其境的震撼,让我忽然读懂了书本上不曾言说的惊心动魄。以前觉得'爱国'是个大词,现在看着身边同学演的先辈,突然明白爱国就是挺身而出的勇气,就是为国家拼尽全力的决心!”

三、全员参与:让思政教育“动”起来

这堂戏剧课的背后,是全校多部门的“大协作”。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负责,校团委的“星火戏剧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大学生宣讲朗诵团的学生共同完成,从台前表演到幕后的灯光、道具,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的角色。

比如在排练“五四运动游行”场景时,十几名学生一起设计口号、编排队形,老师在旁边既当“导演”又当“观众”,随时提出改进建议。这种“全员参与”的模式,让思政教育不再是“老师讲、学生听”,而是变成了“大家一起演、一起悟!”

四、从“一堂课”到“一种模式”让红色血脉“传”下去

沉浸式红色戏剧党课不仅是一次演出,更是一次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本次戏剧党课的指导老师陆媛媛说:“希望通过这种模式,把更多故事搬上舞台,让红色戏剧课成为流动的思政课堂,未来也能走进社区、走进企业,真正‘传’起来。”

这种“以戏为媒”的方式,打破了时空限制,让理论知识变得有温度、有情感,也让青年学生在参与中自觉成为红色精神的传承者。

如今,沉浸式红色戏剧党课正在成为学校的思政育人新品牌,用最贴近年轻人的方式,让党史学习“活”了起来,让五四精神“燃”了起来。这种“沉浸式”的思政教育,正在悄然改变着校园,让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青年心中生根发芽




图文|编辑:学生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