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快乐 | 科院学子寒假安全提醒
发布时间: 2025-01-22 浏览次数: 60
 


1.放假时间

图片


2025年1月20日至2025年2月22日


2.报到时间


2025年2月23日


3.上课时间


2025年2月24日(周一)正式上课



离校期间,关注学校的通知和信息,及时了解学校的相关安排和要求。




图片

1

Winter holiday

离校安全



1、整理好个人物品,贵重物品随身带走,尽量不存在宿舍。

2、宿舍无人情况下必须切断所有电源,尤其是插排,仔细检查门窗、水电等是否已关闭,锁好房门,做到人走断电。

3、离校前倾倒垃圾,清扫地面,确保宿舍干净整洁,避免开学时出现异味和霉菌滋生问题。

4、严禁在宿舍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不在公共区域堆放物品,确保消防安全通道畅通无阻。


图片


2

Winter holiday

归途安全

图片
图片

1.结伴同行


相同目的地的同学可以结伴同行,以便遇事互相照应。


2.乘坐合法交通工具


注意返程交通安全,乘坐合法交通工具,不乘坐非法营运及超载车辆,不搭乘站外“黑车”。


3.防范偷窃、诈骗


途中要注意保管好个人财物,防范偷窃,防范各类诈骗,千万不要贪图小利,致使上当受骗。


4.了解天气


假期出行前提前了解目的地天气状况,尽量避开大雾、雨雪等恶劣天气,确保行程安全顺利。



图片
图片



3

Winter holiday

居家安全


用电安全


图片

1、不用湿手触摸电源开关和电器。不乱动、乱接电线、灯头、插座等。

2、电器使用中发现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3、不使用“三无”电器,不在同一接线板上同时使用多种大功率电器。

4、不要长时间使用电器,以免发热产生短路,电器设备不用时,要及时切断电源。


图片


用火安全


图片

1、远离易燃易爆物品,不玩火,不携带火种。冬季炭火取暖要注意通风换气,要保持烟道畅通不漏气,安装换气设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2、遵守烟花爆竹燃放规定,不在小区内的草坪上、燃气管道旁、高压线下、汽车旁、工棚附近焚香烧纸,燃放烟花爆竹。


图片


用气安全


图片

1、必须保持气环境通风,严禁使用防风“节能罩”,防止发生缺氧窒息和一氧化碳中毒,用气完毕应关闭灶前阀。

2、用气时必须有人照看,用气时燃气具不离人,防止汤水溢出浇熄炉火,导致燃气从灶眼泄漏,再次打火极有可能引发燃气爆燃事故。


图片




4

Winter holiday

出行安全

图片
图片

1.出行安全


 规划行程

1.提前规划:提前规划出行路线,避开高峰时段和拥堵路段,确保行程顺畅。

2.关注天气:出行前,关注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出行时间,避免恶劣天气出行。


 安全驾驶

1.遵守交规:驾驶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不酒驾、不疲劳驾驶、不超速行驶。

2.保持车距:与前车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紧急制动导致追尾事故。

3.文明驾驶:礼让行人,不随意变道、加塞,营造文明驾驶氛围。

 

应急处理

1.保持冷静:遇到紧急情况,如交通事故或车辆故障时,保持冷静,及时报警并寻求帮助。

2.自救互救:学习基本的自救互救知识,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以备不时之需。



图片

2.行人安全


1.遵守交通信号:过马路时,请走人行横道或天桥,遵守交通信号灯指示,不闯红灯,不随意横穿马路。

2.注意路况:行走时,注意观察路况,避免在道路上追逐打闹、嬉戏或翻越隔离栏。

3.保持警惕:夜间或视线不佳时,穿着反光衣物,提高可见性,确保自身安全。

4.骑行安全:骑自行车或电动车时,务必佩戴安全头盔,保护头部免受伤害。

5.遵守规则:遵守交通规则,不逆行、不闯红灯,与机动车保持安全距离。

6.检查车辆:出行前,检查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刹车、轮胎等部件,确保车辆状态良好。



图片

3.乘坐交通工具安全


1.选择正规车辆: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或网约车时,选择正规营运车辆,拒绝乘坐非法营运车辆。

2.系好安全带:乘坐私家车时,务必系好安全带。

3.携带证件:如需自驾出行,请携带驾驶证、行驶证等相关证件。

4.乘车时保管好个人财物:假期车站人流量大、人员复杂,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他人,不乱放行李,不要将行李交给陌生人看管,贵重物品随身携带,防止失窃。

5.保持通讯设备畅通:出行前,要把手机、移动电源等充好电,确保途中遇到问题时,能及时和家长、老师取得联系。


图片




5

Winter holiday

防范诈骗安全


1、不超前消费、过度消费,一旦资金断流,容易陷入不良校园贷。

2、牢记“三不一多”,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3、记住刷单、刷信誉是诈骗、违法行为,不要相信骗子谎称的“零投入、高回报”。

4、警惕跌入各类兼职陷阱,成为电诈帮凶,如境外“高薪务工”、非法贩卖“两卡”“手机口”诈骗等,要在正规渠道找工作,不要相信“轻松挣大钱”。

5、注意防范新型诈骗形式,如桃色陷阱、AI换脸骗局、演唱会门票陷阱、群聊“吃瓜”陷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