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按照学校教学工作要求,2025年10月24日,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举办了一堂公开课。
此次公开课由我校安全防范技术专业主任、优秀教师罗丁喆主讲,学院特邀教务处督导彭典贵教授莅临指导。

罗丁喆老师以《数字逻辑器件与系统》课程为载体,围绕有效的学情分析、教学新形态变化、课堂教学实时调整等多方面,深入分享了其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实施方法。
“细致有效的学情分析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学生专业背景多元、基础差异较大的现实情况,罗丁喆老师通过在线平台数据分析、学生学习背景、前期成绩、学生能力差异等进行了系统化学情分析。
罗丁喆老师秉持“教师动起来,学生才能学起来”的理念,不固守讲台,走下去,通过提问、交流和鼓励式引导,实时关注不同学生的课堂状态,这种基于学情的“动态关照”,使教学节奏与学生理解水平同步,让教师的教学引导和学生的学习思考都“动”了起来,切实增强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包容性。

罗丁喆老师积极实践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在线平台的实时数据处理能力。课前,学生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完成学习任务与课前测评,教师依据数据精准把握学情,为课堂教学的灵活调整提供依据。课中,她结合课前测评动态调整教学节奏与内容。例如,针对错误率较高的知识点,及时放缓进度,开展查漏补缺式讲解。这种实时教学内容的调整,为学生能跟上教学进度“保驾护航”,体现了“以学定教”的动态教学理念,显著提升了课堂的灵活性与实效性。
为帮助学生建立信心、缓解学习焦虑,罗丁喆老师在教学设计中特别重视知识体系的逻辑性与连贯性。她将每堂课的核心内容与前后章节有机衔接,引导学生在整体框架中理解新知,逐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讲授新知识时,她注重联系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通过“温故知新”的方式,使学生能够立足已知、稳步拓展,有效增强学习动力与信心。
公开课结束后,教务处督导彭典贵教授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点评。
彭教授说:这堂课整体设计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跳出了传统PPT的局限和弊端,突出了重点、破解了难点。整个教学过程,有理念、有方法、有温度、有成效。师生互动贯穿教学于教学过程之重。
“从罗老师这堂课,看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魂”,展现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个人魅力,体现了扎实的教学功底和独特的教学思考。
彭教授也提出了宝贵意见,一是要更多融入思政元素,二是更多运用AI技术赋能教学。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教学副院长徐湃在交流中谈到:“这堂课让我深刻感受到教师对课程的用心设计,无论是课前测的精准分析,还是课中知识点的层层递进,都体现出教师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强烈的教学责任感。”
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宋国利院长主持了此次公开课,并做了总结:一是教学要用心、用力,教师要真正把精力、智力投入到教学之中,投身教学创新实践之中;二是要重视学习,把新理念、新方法运用到教学中,推动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三是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持续开展、深入交流的教学活动,加快提升、共同提升学院整体教学水平,真正实现“教师成长、课堂提质、学生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