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下旬,学校组织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培训班全体学员参加嘉定徐行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及“风筝节”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次的“调研”之旅吧!
青马工程培训班



在深入探索这里乡村振兴的结果时,在调研中,学员们认识到,乡村振兴需立足本土特色,以创新思维激活传统资源。正如调研中感受到的: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热爱;眼里看见多少传统,手里就有多少未来——这正是“青马工程”引领青年在实践中淬炼担当的意义所在。


学员们抵达徐行镇后,首先走进风筝制作现场。竹骨绑扎的沙沙声与匠人专注的神情中,传统巨龙风筝、造型各异的动物风筝依次呈现,从色彩斑斓的软翅风筝到工艺精湛的硬翅风筝,每一只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在草编创意工坊内,清新的草木气息扑面而来,黄草经艺人巧手编织成挎包、灯具等实用品,改良后的耐磨材料与环保染色让传统工艺焕发新生。




“非遗匠心集市”成为活动亮点。徐行镇当地手艺人,搭建起草编、印染、蒸糕等传统技艺展销摊位。设计的现代风格扎染布包、草编装饰品等吸引众多游客驻足。“蒸糕甜在嘴里,文化甜在心里。”热气腾腾的蒸糕摊位前排起长队,学员们一边聆听介绍制作工艺,一边感受徐行镇“非遗美食”背后的故事,不少学员感叹:“年轻人让老手艺有了新味道!”
青马学员有话说

此次调研让我深刻体会到,乡村振兴绝非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因地制宜的智慧、脚踏实地的行动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更应主动关注乡村发展,用知识反哺乡土,用创新助力振兴,让更多像徐行镇这样的“诗意田园”焕发出勃勃生机。——(智能制造工程学院)李洋

此次实践虽短暂,却启发了我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思考。乡村振兴并非简单的物质建设,更包含对文化传承、生态保护与科技赋能的综合探索。作为青年学子,我们或许无法即刻投身实践,但保持对乡村发展的关注与思考,亦是时代责任的体现。未来,我将以更开阔的视角理解社会发展,在理论学习中夯实认知,为可能的实践机会积蓄能量。——(通信与电子工程学院)梁祖瑄

此次调研活动,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徐行镇以文旅集市为窗口,串联非遗传承、汽车文化、风筝风情与特色农业,形成“以文促旅、以旅兴商、以商助农”的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它不仅是经济的振兴,更是文化的传承、生态的保护和社会的进步。作为参与者,我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决心。未来,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走进乡村,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商贸管理学院)袁菲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更是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徐行镇以风筝节为契机,将非遗文化与旅游、科技、商业等相结合,探索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希望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助力乡村实现全面振兴。——(艺术设计学院)邓盼盼
当非遗技艺在科技赋能中焕发新生
当青年目光从工坊延伸至广袤田野
便已埋下振兴的种子!
愿每位学员都能以风筝之姿翱翔创新长空
以草编之韧编织传统未来
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担当与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