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据为笔,将矿山焕绿的历程谱写成科技赋能的诗篇
发布时间: 2025-09-05 浏览次数: 10


   “矿约沪蒙实践团”作为2025年团中央“三下乡”重点联系团队,由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上海大学联合组建,以“科技支撑+民生调研+艺术赋能”的跨学科融合模式,于7月初至8月下旬深入准格尔旗矿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监测、民生诉求调研与绿色理念艺术传播等实践活动。


沪蒙矿约催新绿,艺润准旗玉兰香!

【棱镜特写】

技术组


以数据为笔,

把矿山焕绿的历程,

谱写成科技赋能的诗篇~


Part.1

技术组

科技绘就生态长卷



     当无人机翱翔于黑岱沟露天矿上空,多源卫星同步回传光谱数据,一幅跨越36年(1990年-2025年)的矿区生态变迁长卷缓缓展开。矿约沪蒙实践团的技术组以“空—天—地”一体化遥感监测为核心,构建了基于无人机与多源卫星遥感的综合技术体系,对植被覆盖度等关键生态参数进行反演与建模。通过建立长时间序列数据库和专题图集,定量揭示了“矿转园”过程中的修复进程、空间差异与关键节点。

     这种创新的“空 — 天 — 地”协同监测模式,突破了人工监测的局限,精准量化了矿区复绿过程,为准格尔旗政府评估政策、企业优化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同时,该技术对接鄂尔多斯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有望打造全国矿山生态治理示范,推动资源型地区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Part.2

技术组

科普播种绿色未来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 的重要讲话精神,8月18日,技术组许雪静等一行人走进准格尔旗世纪中学,开展了“鄂尔多斯矿区的绿色重生”主题宣讲活动。



     宣讲过程中,从无人机测绘与监测、智慧化管理平台到 AI 机器人作业等先进技术,让高二的近 100 名同学目不暇接。通过准格尔旗本地的实际案例,同学们深刻感受到了矿区复绿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在讨论环节,大家积极踊跃,纷纷为如何将“矿区修复”转化为“家门口的增收机会”出谋划策。生态文明建设的接力棒,从矿山现场传递到了准格尔青年的掌心,青春与青山实现了同频共振。



Part.3

技术组

深入调研访一线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准格尔旗矿山复绿技术以及当地居民对矿山复绿的感受,团队成员走进国能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绿色矿山公园,通过访谈的方式开展调研,与国能准能集团工作人员及附近居民进行了访谈,围绕“矿区生态恢复技术路径、居民感知”主题展开交流。通过访谈,团队系统了解了“地形重塑 — 土壤重构 — 植被重建”三步法的关键技术,并重点掌握了修复后区域植被覆盖度提升对扬尘抑制、局地微气候改善及野生动物回归的量化成效。

     团队成员还与旗能源局周杰同志进行了深入的学习交流,聚焦露天矿区内外排土场复绿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矿区采坑积水安全管理风险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周杰同志就积水来源判识、排土场修复周期与技术路径、生态修复组织实施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团队成员提出的对比历史遥感与现地影像,识别新增堆场和积水点位,同步开展无人机巡查和水位监测,动态更新、跟踪销号等建议,得到了周杰同志的肯定与支持。



从“黑”到“绿”

技术从“新”到“精”的飞跃

点击视频

跟随技术组的视角

看数据绘就准格尔的生态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