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倾听为笔,把矿区的民生故事,写进实践的每一页
发布时间: 2025-09-05 浏览次数: 10


   “矿约沪蒙实践团”作为2025年团中央“三下乡”重点联系团队,由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与上海大学联合组建,以“科技支撑+民生调研+艺术赋能”的跨学科融合模式,于7月初至8月下旬深入准格尔旗矿区及周边区域,开展生态修复监测、民生诉求调研与绿色理念艺术传播等实践活动。


沪蒙矿约催新绿,艺润准旗玉兰香!

【棱镜特写】

社工组


以倾听为笔,

把矿区的民生故事,

写进实践的每一页~


Part.1

社工组

带着专业温度的倾听者



    在矿约沪蒙实践团的队伍里,社工组深入准格尔旗不断探索这里的人文历史与社会发展,真切感受当地居民对于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建设的真情实感,真正地将社工服务与专业精神带入基层。

    他们是一群 “带着专业温度的倾听者”—— 他们揣着打磨好的访谈提纲,把 “生态变化”“民生需求” 拆成家常话,握着麦克风穿梭在矿区与社区,既是 “民生调研员”,也是 “基层声音的传声筒”,要让居民的真实感受,成为 “矿山焕绿” 最鲜活的注脚。




Part.2

社工组

带着明确方向的倾听者


     社工组也是“带着明确方向的倾听者”——揣着“矿转园项目对生活有哪些积极影响”“您对矿区的变化有什么感受”两大核心问题,还围绕社区基础设施、交通、绿化、艺术文化、宣传等方面追问实际情况与建议,脚步遍布景区、学校、社区:对接景区工作者(讲解员、司机),走进准格尔旗世纪中学见学生,和返乡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聊,向行政类工作者请教,陪退休硫磺场电工爷爷唠,把每一句心里话都仔细记进笔记本,做基层声音的“收纳者”。 



Part.3

社工组

镜头里的民生温度


    这些满是烟火气的采访,被社工组收录在了影片里——没有华丽包装,有的是不同人对“矿转园”“矿区变化”的实在回答,还有关于基础设施、交通等方面的具体建议。想知道景区司机眼里矿转园带来的改变?想听听退休爷爷看硫磺场变绿的感受?答案都藏在镜头里。片尾大家喊出“矿山焕绿,玉兰花开”时,每张笑脸都闪着期待。


准格尔旗最真实的心声

不止在一花一木里

更传播在我们的一言一语

快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