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要说全球科学界“最强大脑”密度最高在上海,恐怕没人质疑——10月29日起,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片区拉开帷幕,来了65位科学家,其中44位诺贝尔奖,21位图灵奖、沃尔夫奖、拉斯克奖、菲尔兹奖获得者。
“最强大脑”们提出的问号,含金量十足,大江东工作室就观摩到数场实打实的“华山论剑”。
一场“未来国际大科学”为主题的论坛,顶尖科学家们各自“成团”,分别在八个会场针对八个主题展开“头脑风暴”——世界顶尖科学家人工智能算力算法峰会、脑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峰会、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峰会、生命科学峰会、碳氢键与新化学峰会、新能源与新材料峰会、黑洞与空天科技峰会和经济与金融峰会。
听上去主题都很专业,但科学家的演讲却格外接地气,文科出身的东妹都觉得着实涨了见识。

谁是扼住人工智能发展的瓶颈?
高手一开口,便知有没有!
(前方高能预警……专业名词集中轰炸来袭!友情提示,请屏住呼吸一口气读完。)
人工智能领域,当下瓶颈何在——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面临算法优化和模型建构问题、应用创新和数据共享的桎梏、跨学科、跨领域的限制。
生物学家迈克尔 莱维特说智能有三种:生物学智能、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BI、HI和AI),其间存在“隐秘”联系。生物学智能是通过学习进化的,人工智能也同样——多元化无疑都非常重要。
来自剑桥大学的数学家考切尔 比尔卡尔对人工智能在数学领域的作为极感兴趣。他提出一个大胆猜想——神经网络是不是可以学习把几何学空间当中的数字算出来?
实际上,神经网络是可以用很高精准度预测这些数字的,大约可达97%-98%。机器可以把没有见到的另外一部分数字推理运算出来。数字机器可以通过学习预测到没有学习过的数据!
生命科学家:核糖体,如何为病患服务?
生命科学是人类永恒讨论的话题。
此次论坛展现了生命科学领域基础核心与重大关键,比如蛋白质机器(如核糖体)等的结构测定,冷冻电镜技术基于核糖体测定的技术应用等等,从而分析生命基础物质的运作机制。

诺奖得主、来自哥伦比亚的约阿希姆 弗兰克说,他选择学习核糖体,就是想了解核糖体在基因蛋白中扮演的角色,以运用到治疗疾病中。
创新药研发,政府的钱应该往哪儿投?
更多聚光灯打向了创新药研发与转化医学。
青蒿素研究有哪些新突破?新型高发致病病毒、传染病创新药研发进度如何?世界顶尖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企业家、资本机构代表展开深度交流。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夫拉姆 赫什科强调,所有创新药开发以及转化医学都要依靠基础研究的进步。好奇心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伟大的发现、发明往往是基于好奇心的探索。
他认为,要促进药物开发,基础研究及设施应由政府资助,后续通过应用研究和开发转化为有效药。“各方都应该支持基础研究,社会投资各方都会得到良好收益。”
而2014年阿尔弗化学奖获得者翁启惠教授表示,现在技术的发展,可以加速发现的过程,之后再进行比如结构优化。医药的开发,传统上靠天然产物,慢慢的有了小分子,现在有生物制药,甚至有细胞层面的制药——就是从天然的物品演进到其他类型。
新的天地,一层层打开。
宇宙在加速膨胀,全球化合作为啥变得更重要?
天文和物理爱好者的重头戏也来了!且45度角望向浩瀚的星空……

黑洞与空天科技峰会,涉及天体物理、量子物理、微观物理等物理基础领域前沿技术与重大关键,涵盖了黑洞发现、暗物质、量子纠缠、宇宙加速、量子卫星、航空航天等魔性话题,探秘未知的太空领域、创新航天产业的未来,都令人神往……
在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大卫 格罗斯看来,物理学领域首先进入的是一个基本粒子的领域,主要任务就是发现物质的基本构成以及对其施加各种力的理解。时间和空间在微观层面经常出现波动,需要在爱因斯坦对引力宏观描述基础上,再往前更进一步。
人类在探索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宇宙规律。
你知道吗?宇宙其实正在加速膨胀!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宇宙学研究院的亚当 里斯表示,这种加速度来自于所谓的暗能量。接下来的几年,天体物理学家的工作需要有很多观测站、天文台帮助推动研究,寻找研究中缺失的环节,全球化的多元化合作非常重要。
新能源:在大洋里开艘船,往每个城市送淡化海水?
新能源一直是全球热点。在新能源与新材料主题峰会上,科学家们对这个领域的前沿技术与重大关键,涵盖海洋、热能、氢能、电力、放射性废物处理等能源可再生技术与应用,新能源汽车、新一代太阳能电池、超级材料等产业图景和生态链条的全新未来,热烈探讨。

淡水资源匮乏怎么办?2011年诺奖化学奖得主丹 谢赫特曼教授畅想:把一个淡化厂直接搬到船上,开到一个港口对接,就可以把清洁的水连过去提供给城市,直接收集海水可循环,每立方米低于1美金,价格非常便宜。未来,这将会是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极佳方案吗?
脑科学:谁更容易“老年痴呆”,怎么办?
大脑是宇宙中最复杂的东东,不但有极为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还有千变万化的动态信息——一次简单的思考,会牵涉到大脑的各个部位。
脑科学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峰会,覆盖了脑科学与神经领域前沿技术与重大关键。
能让人产生记忆障碍的阿兹海默症是很多老年人的“噩梦”,哪些老人容易得老年痴呆呢?

来自挪威神经科学研究院得梅 布来特 莫索尔总结,如果扫描记忆力下降的老人大脑,会发现,海马体非常糟糕的话,如果其中还有病灶或有损伤,通常这些老人更容易得老年痴呆。需要去研究为什么这些细胞会凋亡,未来就可能治愈老年痴呆症。
创新药的化学钥匙,藏在哪里?
碳氢键和新化学领域的前沿技术与重大关键、涵盖碳-氢键催化和官能团化的新方法、点击化学和手性催化反应等技术应用、可溶性过渡金属配合物对烃的碳氢键活化等,以及新化学未来的发展路线等,也得到充分讨论。

让 马立 莱恩教授认定,最重要的就是分子识别,否则我们就不会有生命!这是多年来研究的基础,是一把锁和一把钥匙的工作,要积极用化学方法来寻找新的药物。
野依良治表示,提高反应效率是关键,这样一来,稀有金属的价格会下降,贵金属的价格也会下降,减少浪费,提高效率。
科技与经济,如何拒绝“两张皮”现象?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座科学家对此了然于胸。
但科学和技术并不会自动地直接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经过工程化、产业化、商业化,否则科技和经济会成为“两张皮”。
在这些“化”的过程中,经济,尤其是金融,起到十分重要、不可或缺的作用。

经济与金融峰会上,“最强大脑”聚焦全球经济增长与周期、博弈市场与经济平衡、理性预期与决策科学和经济结构与最优经济对策设计。就创新创业、经济均衡、全球宏观经济走向、科技发展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等前沿动态展开观点碰撞。
2010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里斯托弗 皮萨里德斯教授是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经济学教授,他强调了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科技不会均匀的对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因为有一些行业可能受科技影响比较大,有一些行业受科技影响比较小。
200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 奥曼教授通过博弈论分析冲突与合作方面的成就。他定义了博弈论中相关均衡概念——一种非协作型博弈论的均衡,比经典的纳什均衡更加灵活, 给出了交互环境中代理人之间通识的数学公式表示。

奥曼教授强调,人们既要经验又要理性,行为本身无法优化,经验可以优化。主流经济学实际上是正确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理性决策的。行为经济学也是对的,人们不会有意识去优化,都跟随自己的经验去分析。所以,主流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堪为互补。
(责编:唐小丽、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