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杨阳,来自人文与社会科学系15届应用英语专业,很荣幸今天我能够站在这发言。
三年前,当我第一次迈入科院的大门时,我对这里的一些都充满了好奇,因为在来到这之前的一年里,我的班主任、老师和父母都不断的对我提到两个字——大学,在他们的口中大学就像一座天堂。
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大学的早上不能懒床,因为我们要晨跑;晚上不能无限制的玩电脑,因为宿舍会熄灯。当我们在想着如何熬过这一天又一天的时候,并没想到时间会过得那么快,快到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个学校。
大家还记得入学第一天我们的自我介绍么?还记得我们为了次日的比赛顺利进行,而熬夜做准备么?还记得我们曾一起逛街,一起聊天,一起唱歌么?
今天早上,我又一次漫步在校园里,历史的光影与现实的辉煌在我的脑海中不断的交错变换。第一次走进校园的欣喜,第一次住进宿舍的无眠,第一次感受到提前花完生活费、囊中羞涩的拮据,第一次独立处理那么多问题的紧张和解决问题后的兴奋……
曾经,我们也会在私底下、闲谈中,抱怨学校的种种:抱怨食堂餐厅的饭菜太不可口,抱怨那六人一间的学生宿舍太过拥挤。可是,当这所有的一切都即将成为过去,都和自己最美好的青春一起凝结成一段化不开的回忆的时候,我们才会发现,正因为深深地爱着母校,我们才会对她如此挑剔。当我们步入社会,恐怕再也找不到一年只要1000块的房子,再也找不到这么多朋友住在一起的家,再也找不到十块钱就能吃到饱的餐厅。
去年的今天,也是在这个地方,我坐在下面送走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们。而今天,我再次站在这,只不过现在要离开的变成了我。我们总以为自己已经长大,总以为自己可以毫不在乎,但当离别就这样不依不饶地到来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与这个集体已经血脉相连,荣辱与共了。
最近,我常常会考虑一个问题:假如我可以再度过一次大学生活,又会选择怎样的生活方式?会努力的追求些什么?放弃些什么?有些问题真的会有和当时不一样的答案。
我相信,今天在座的每位同学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心中可能都曾有过一个梦想,一个属于青春的梦想。我不知道各位的梦想是否已经实现,但我的梦想即将达成。一个月后我将踏上西部计划的旅程,去完成自己三年来的梦想,前往那片我向往已久的地方。
去年暑假,我跟随学院老师同学前往贵州遵义为山区小学捐赠电脑。那是我第一次了解到什么是真正的山区,不同于旅游时的名胜山川,它没有华丽的宾馆,也没有人头攒动的游客,安宁的小镇与满山的空旷,就那样赤裸裸的将它的贫穷与落后展示在我们面前。在那里,水笼头里流出的水永远是浑浊的;在那里,走过的每条道路都是村民们自己修建的;在那里,八九十岁的老人依旧背着比自己还重的草料缓缓前进;在那里,为了上学孩子们每天要走一两个小时的山路。那里的一切都比我想想中更加困难。那时我就在想,我一定要走到那些偏远的地方去看看,去尽自己所能的帮助他们。
如果说,大学毕业,对我们是一个句号的话,那么对于我们的人生而言,毕业更像一个长长的省略号。青春散场,我们等待下一场开幕。
亲爱的同学们,明天,当我们拿到毕业证时,别急着离开,重新再走一遍学校的路,再走一遍我们曾经走了三年的水泥地,再看一眼曾经的课堂,因为这一次,对我们在座的很多同学而言,可能是最后一次,我们即将各奔东西,再相见已不知何时。
让我们认真保存好每张合影,因为合影上的灿烂笑容已经定格在记忆中;让我们用力拥抱每一个我们喜欢、我们欣赏或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很多人,此生将很难再重逢;让我们对曾经起过争执冲突的人说声“对不起”,不再追究谁对谁错,因为我们不想把友情的缺憾带入今后的生活;让我们再对每位老师说声“谢谢”,因为他们的存在,我们才可以舒心的学习和生活;也让我们在送别的时候,不要泪水涟涟,因为我们应更多的记住彼此灿烂的笑脸!
最后,让我们共同祝愿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更加灿烂,我们也衷心祝愿每一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更希望在座的每位同学,前程似锦,去迎接未来更美好的自己!
谢谢大家!
撰稿人:杨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