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东风,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正式成立
发布时间: 2013-04-02 浏览次数: 154

2013年3月29日下午,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图书馆一楼会议厅隆重举行。成立专业委员会旨在整合社会工作领域内资源,征求各专家对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的意见与建议,使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培养更贴近社会需求。

会议由人文社科系主任、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彭典贵主持。彭主任首先介绍了与会嘉宾情况,接着由王云飞院长致欢迎词并介绍学院发展情况。

随后,董大奎院长向各委员颁发聘书并作重要发言。董院长首先结合自己亲身经历,肯定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他强调,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非常重要,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具有四大功能:发挥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中的决策、咨询、监督和指挥作用;明晰专业定位,拓展专业视野;成为联系社会、用人单位的纽带及重要载体;直接参与专业建设层面的实践,提升办学水平,增强人才培养职能。其次,董院长还谈到了一些社会工作专业的现实境况:

    第一,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社会工作专业的存在有着客观的需求。由于全社会对于社会工作认可度的缺失,我们培养的人才进入社会后工资待遇偏低,这成为制约专业长期发展的瓶颈。第二,同质化及专业特色问题。开设相同专业的院校有很多,背景、特色各不相同,如何满足社会需求,创办怎样的特色专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需要我们深入思考。

最后,董院长要求社工专业教师向专家们虚心学习,尽早把专家们建设性的意见落到实处,为此,提出了具体要求:1.确定专业定位,做好顶层设计;2.根据专业定位,制定科学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3.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会上,陆飞杰老师对《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的起草作了简要说明,《章程》获全体委员鼓掌一致通过。

随后,社工专业主任孙鸿平从社会、政策、专业层面介绍了社工的培养模式、教学工作、发展路线图等。各专家领导亦从中全面地了解到了相关信息。老师对于专业的解读和设计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肯定,但他们也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疑问,并给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

嘉定区民政局副局长沈浩平谈到社会工作专业的社会需求问题,认为专业培养的定位理念应以职业就业为主。结合市场需求,做出相应的教学定位调整。此外,学校在培养计划制定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安排应有所突破,使毕业生在就业时做到更快、更好地融入社会服务中。如:可以制作真实社会服务方面的短片,指导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学习感知;在实践方面,利用周边企业、社区和学校的优势,毕业前对学生有意就业的社工领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接着,段慧霞会长从实务领域角度发表了颇有见地的看法。她说,社工专业创始人张运藩教授和专业教师们能将社工专业办到今天,着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老师带领学生进入实务一线,锻炼了他们的操作能力,而且培养效果显著,学生遍布上海市一线社会工作领域,并表现出良好的专业服务精神,赢得的社会的好评。同时,段会长也就存在的一些问题同大家进行了交流:1.学生在岗位上的长期发展势头略显不足,无法胜任管理职能,阻碍了其事业发展。因此,或许可以适当安排学生一些项目管理等方面的课程。2.学生应多参与服务机构合作,机构管理层在学历和实践等方面都有较高水准,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社工专业的研究和授课,促进教学实务发展。3.实务实践课程化。科技学院应更多地重视学生实践,实践性符合高职高专特点,争取将实务做到全国领先。

全国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陈洪涛教授作了专题发言。鉴于高职学生的特点,高职教育的任务是由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和进行专业教育这两方面组成。我们要了解各个岗位动态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项目策划、社工行政等能力。目前社工的需求属于社会紧缺,科技学院的社工毕业生是上海一线社工的主力军,理应将一个班的规模进行扩大,迎合市场需求,并在此基础上增加师资力量,以便能更好地从事教学活动及促进机构运转。课程建设方面,可与各大院校机构进行充分合作,制作成PPT或视频资料帮助学生了解社工的实务操作情景。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顾东辉教授也作了精辟而幽默的发言。他指出,实践经验表明,社会工作课程体系培养出的学生,个人能力提升快,综合素养全面。社会工作实习是社工的重大特色,教师督导学生的工作量实质上远远超过上课的工作量。他建议:基地建设应更多一点;人才队伍需要加强,这样才能兼顾好实习督导、教学、机构管理等工作;在实务课程营造的同时,要加强宏观方面的教育。

复旦大学MSW教育中心副主任赵芳教授谈到,从督导经历发现,目前从事一线的社工存在很大的问题,机构普遍对社工的招聘要求学历高于专业能力。因此非常需要高职高专毕业的社工人才充实一线社工领域。就老师的专业建设阐述和社工专业的学生实践报告,赵芳教授提出了三个问题:首先,阐述部分缺少实验室教学的设计,实验室作为课堂和基地的中间环节,有非常重要的必要性;其次,在学生的实践作业中要增设督导反馈表,需要进一步完善此环节,并且可考虑聘请机构专业人员作为督导;第三,在扩展实习基地的同时,注重对基地的培育,帮助他们的一线社工,双方互助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范明林教授就课程设计角度给出了一些意见:1.针对具体的社工领域,增设一些艺能课程,辅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展现能力,以便更好地帮助服务对象。2.工作重点应从“说”社会工作到“做”社会工作。通过督导促进学生进行专业思考;实习结束后邀请机构导师、学生、业界人士等做分享与研讨会,总结实习过程的收获与问题。

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专业负责人彭善民教授提出:首先应权衡学校需求及教师需求,得到双方的认可开展工作;可把一些实践内容进行总结宣传,,加强学术影响力。他还提出了扩充师资队伍的建议,从而完成大量的研究性工作及实习、机构等工作内容。

社工专业创始人张运藩教授亦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他说道:社工专业应在学生人数、教师人数、办学经费、校外兼职教师等方面扩充阵地,使专业发展提高到新的高度。

会上,专家们倾囊献计,与我院教务处徐华处长、教务处顾问叶聚丰、院长助理兼督导室主任孙元骁和社工专业教师交换了意见,讨论气氛非常热烈。与会的学院领导们对各位专家和领导在百忙中抽出宝贵时间参加此次大会表示感谢。我们深信,在专家、领导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社会工作专业会越办越好,在上海市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附:

参加我院社会工作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分别来自全国社工界及实务界的教授专家,他们分别是:

  :民政部培训中心副主任、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副院长、全国高职高  专专业委员会主任

陈洪涛全国高职高专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

沈浩平:嘉定区民政局副局长、嘉定区社会团体管理局局长

顾东辉: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党委书记、上海复惠社会工作事务中心理事长

范明林: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

  芳:复旦大学MSW教育中心副主任

段慧霞: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上海市社会工作协会副会长

张宇莲: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

彭善民: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系专业负责人

张钟汝:上海市社会学学会秘书长

 

顾 问:张运藩

主 任:段慧霞

秘 书:彭典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