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艺术设计学院3名青年学生分批参与上海市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实践服务工作。通过精心设计的红色教育、文化体验、科技实践等多元化形式,持续深化活动成效,静巴青年们在“交往交流交融”的过程中深化对红色文化传承、区域协同发展的认知。
“祖国情·中华行”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由上海援疆巴楚分指、巴楚县教育局主办,上海静安幸福益站志愿服务中心承办,是静安区对口支援新疆喀什地区巴楚县的重点项目。自2021年起,艺术设计学院累计共有20余名志愿者参与到夏令营志愿服务活动中,得到了两地用人单位的好评与肯定。
在今年的服务过程中,志愿者们带领巴楚青少年“进家庭”,沉浸式融入上海普通家庭的日常生活,将宏大的民族团结主题,落脚于“家”这个社会最小、最温暖的单元;还走进高校智能制造工厂,与大学生合作完成剪纸作品,亲身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融合。他们还沿静安区“漫步苏河”,同静安老同志一同观赏红色经典影片,聆听革命先辈的感人故事,传承红色记忆;参与“静巴童心 筑梦同行”爱心暑托班结业典礼,与上海小朋友分享成长故事与未来梦想;沉浸于融合自然、公益与音乐元素的绿篱音乐会,感受艺术与文化交流的独特魅力。
在做好服务工作之余,志愿者们也就传统文化、家乡发展等主题,分别对沪喀青少年、带队老师、社区工作人员等进行访谈。通过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艺术设计学院学子表示将继续做好文化融合的解读者和传播者,将专业特长与志愿精神深度融合,将课堂所学转化为实践服务,为传统文化创新表达贡献青春智慧,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很荣幸作为这次研学活动的志愿者,与巴楚县的孩子们度过了短短的7日活动,看着孩子们一路的心情变化,心里满是感触。天文馆里,他们为星空震撼;野生动物园,见白虎时兴奋拉手,屏息又相视而笑;一大会址内,他们轻步跟讲解,紧盯史料;四行仓库前,听“八百壮士”故事,孩子们静立,满是郑重......这一路,我记录了孩子们的眼神从好奇到敬畏,从雀跃到沉思,每一个瞬间都真实而动人。那些共处的细碎瞬间,消融了遥远的距离,让我们成为了心与心更贴近的人。
——24级产品2班 顾欣悦
参与静巴青少年“手拉手”活动,于我而言是场治愈与成长的旅程。此次绿篱音乐节上,新疆孩子的歌声与上海观众的掌声交织,让不同地域的文化与情感在此共鸣,让我读懂活动联结心灵的意义。回程时看着孩子们带笑的睡颜,我深知,地域与习俗的差异从不是隔阂,对美好与家国的热爱本就相通。这段经历种下的温暖种子,终将在未来绽放跨越山海的友谊之花。
——24级数媒4班 梁嘉仪
参与志愿者活动,收获颇丰,从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我们各司其职,高效解决问题。志愿者经历让我明白,点滴行动亦可带来改变。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让爱心传递,温暖更多人。
——24级产品1班 胡陈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