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民政部人事司、全国民政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民政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主办的第三届高职高专社会工作学生实务能力竞赛于5月29日至31日在广东省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我系社工专业教师在系主任彭典贵副教授的带领下,借此次竞赛荣获殊誉的东风,从5月30日至6月5日对广东省珠海市、广州市、深圳市的高职院校和社工机构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习考察。
5月30日,我们首先考察了在全国率先推行“三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行业、企业与学校共同育人)的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熊俊超、袁荣珊两位教授热情地接待我们。据介绍,该学院社会工作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广东省示范性建设专业,开设有社会工作实务、社会组织管理、儿童工作三个方向,校内建有社会工作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创造了工学交替的实训环境。该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实务能力培养,曾多次组织学生赴港澳学习,并让学生积极参与社区服务。
5月31日,我们来到珠海市红旗镇三板村文化活动中心,该中心的社工杨秋诗为我们做了非常详尽的介绍。这里建有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室、游艺室、健身设施等面向群众开放。同时设有志愿服务站与妇女之家,拥有2名项目社工及3名义工,面向妇女、儿童、家庭提供沟通和个案服务。作为在水乡渔村开设的社工服务站,三板村为农村社会工作探索出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6月1日上午,我们来到了金湾区红旗社会服务中心,负责人樊海涛全程陪同我们参观并不时探讨交流。这是珠海市金湾区的大型活动中心,以“共享、共融、共济”为核心理念,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社会服务示范基地、公益机构展示平台”三种功能于一体,提供了全面的老年、青少年、妇女、残疾人、社区志愿者、社会组织孵化等服务,其格局规划合理清晰,无论对于入驻机构还是活动内容开展都能得到充分的场地资源保障。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社区群众参与社会组织活动的积极性,这体现了他们对社会组织的高度认可度和信任。上午十点, 金湾区委召开创新社会管理专题研讨会,特地邀请国内知名社会工作专家参加研讨,人文系系主任助理兼社工专业主任孙鸿平以专家身份作主要发言,反响热烈。10多位国内知名社会工作专家齐聚一堂与金湾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区政法委书记等地区领导以及金湾区十多个政府职能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学习,互动频频,效果良好。
6月1日下午,我们一行便赶往珠海火车站,奔赴广州继续考察与交流。
6月2日上午,我们参观了广州市洋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中心秉承"立足社区、服务为本、面向群众"理念,服务下沉。机构实行总干事负责制,拥有18位社工。该中心的项目督导艾战胜教授和主任罗廷贤热情地接待我们。我们参观了这个中心的两个项目服务站。其一位于文冲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内。中心位于广州市黄埔区文冲街道,为居住在文冲街辖区内有需求者提供家庭及个人适切的服务。中心不仅与文冲街道共享部分服务资源,如舞蹈房、餐厅等基础设施,也设有专门的个案室、活动室,方便为服务对象开展个性化服务。其二是文冲街长者服务中心齐乐轩。在这里,洋城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长者提供自我照顾技巧小组、书法班及日常保健等活动。齐乐轩内设施一应俱全,有休息室、冲浴室、书房、棋牌桌、健身器材等供长者来此体验人性化的服务。中心社工每年开展140个个案,80个小组活动。并且聘请国内外督导团,根据需求定时定点开展主题培训与个案督导。活动开展前的每个计划都经由督导审核通过,以保证服务品质。
广州市的街道服务中心与社工机构联合开展服务的模式与上海类似,但在服务内容上更为细致,走进活动中心无论从空间布局还是宣传海报都能体会到其中包含的社会工作专业理念。 比如某些细节处更是体现出对服务对象真挚的关心,例如在《长者回迁适应生活指南》宣传册上使用了较大的字体,这样的处理便于长者翻看。
6月2日下午,我们来到了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社会工作系的刘思博、张夏妮两位专业主任与我们就社会工作专业的教育展开了研讨。参访过程中,双方就人才培养模式、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学生社会实践等方面作了交流。其中谈到培养新生具有专业价值理念问题时,专业主任表示他们在大一新生军训的2周时间内,便利用晚间时光为新生做专业教育,期间安排大二大三学生做专题活动,传递社工专业的理念,安排多种形式的节目让新生尽早感受社工氛围。之后我们还参观了社会工作系的实训室,主要包括个案室、心理治疗师、团体活动室、舞蹈房等,实训室内软硬件配备完善。学生能在校园内模拟体验各种专业技巧,锻炼实务操作能力。傍晚时分,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往广州火车东站,奔赴深圳继续我们的考察学习之旅。
6月3日,我们来到了国内高职龙头院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该校的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隶属于经济学院,经济学院的曾凡华院长和社区管理专业倪赤丹主任真诚友好地接待我们。 在参访过程中,双方老师着重在课程规划、职业能力等方面做了沟通交流。就新设专业方向、如何培养学生社工实务能力等交换了意见。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他们每年有2门课是直接聘请机构老师来授课,为学生接触实务提供了直接的交流机会。此外,学院每年再向学校招收2个拓展学分班(其他专业的学生可选择社区专业的核心课程作为选修课)。交流中发现,深职院非常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也非常注重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建设。社区专业的老师也为深圳市乃至全国社会工作领域做了积极探索,他们为深圳市中职类院校的社工学生开发“社区综合管理员”证书考评内容,符合学生的发展轨迹,能与就业相衔接。
6月4日,我们的最后一站是参观上沙社区互助养老项目,深圳市东西方社工服务社的总干事于文涛先生和项目督导朱红艳女士为我们作了详尽介绍。该项目通过社工带领志愿者,志愿者与高龄老人就近结对的方式,形成邻里互助的氛围,构建了以社区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高龄老人的身心健康,强化情感与社会的支持,让老年人在社区获得高质量的晚年生活。参观中,志愿者与我们一同分享了他们参与“老伙伴志愿行”项目以来的故事、收获及感悟。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公益项目不仅给弱势群体带来了身心的抚慰,也给服务提供者带来了心灵的升华,塑造了温暖互助的社区氛围。
6月5日,我们一行五人收拾行囊,踏上回沪的旅程。可天公不作美,飞机晚点近六个小时,抵达上海时已是凌晨一点。回顾这一周的考察学习之旅,尽管广东的天气潮湿又闷热,但我们始终保持着高昂的学习热情,与所考察的高职院校和社工机构进行深入的学习和交流,收获满满。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广东高职院校发展的迅猛,社工机构和专业社工在解决个人困难、促进社区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大家一致认为,广东社会工作快速健康发展得益于领导高度重视、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得益于坚持民间运作、专业化发展,得益于公众的广泛参与,其经验对我们嘉定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撰稿人:张晓艳 陆飞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