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呼唤生命,让雷锋精神历久弥新

        雷锋宣言:以生命呼唤生命,让雷锋精神历久弥新       

        时光总是让人忘记一些东西,就像滤网,过滤掉许多是是而非或模糊不清的记忆,而有些东西确是过滤不掉的,就像淘金,剩下的那些金子,总是最宝贵而闪亮的。人们总在埋怨青春易逝,来不及追忆那些似水年华,然而真正珍贵的记忆是不需要追忆的,它始终会留存在你的记忆里,陪伴你度过每一个春华秋实,看尽每一场风花雪月。
        做为一名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受到社会工作精神和价值观的指导,积极投身于公益之路,做了很多个项目,如“蒲公英”计划关注农民工子弟学生,“我帮你”项目服务重度残疾人,“老少结对”关心独居老人,“携手生命”关爱大重病人群,“同城共享”为外来残疾人提供帮助,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帮助到社会中的很多弱势群体,也通过他们让自己感悟到了很多。作为一名社工,受过很多社会工作亦或是其他边缘学科的专业训练,因此都会有一套工作技巧,当然这些工作技巧都会在与服务对象接触过程中体现出来,但是这些技巧却丝毫不会妨碍我们与服务对象的情感交流,社会工作者首先扮演的是“人”的角色,其次才是专业的角色,在和服务对象的交流中我们也会因为他们的经历而陪着他们哭,陪着他们笑。
        在这里想给大家举一个事例,在我志愿服务过程里,接触过很多服务对象,他们都有各种各样的困难,而这个服务对象却让我印象深刻,他是一名小学生,17岁,这个年龄不应该上小学,然而她偏偏还是在念小学五年级,他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农民工的孩子,他随着父母一起来上海,就读于民办子弟学校,他肢体残疾加上轻度智力问题,这一点对他无疑雪上加霜,在实习的这段期间他是我的一名案主,起初他与我很是陌生,我们访谈时他也极少说话,因为我第一次实习单位就在这所民办学校,所以有很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她的同学以及老师,每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当孩子们都高高兴兴的去食堂时,他总是一个人呆在教室,等整个楼层都没人时他才出来,因为脚不方便,他走路很慢,一瘸一拐,下楼时总是要倚着扶梯,今年的夏天特别的炎热,他从四楼走下来时早已大汗淋漓,汗水顺着脸颊流下几乎沾湿了衣服,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每一天她都要这样,路上偶尔有小朋友经过,强烈的对比显示出截然相反的生活状态。我为他做了六次个案,他从一开始的紧张渐渐的和我熟悉起来,每次见到他,他都会笑,和正常孩子没什么两样,他很乐观,即使面对同学的嘲笑他都坚持每天上学,他最期盼的是和同学们一起上体育课,每当他们上体育课,他就会站在窗前望,一望就是一节课。有一次访谈,给他做了“房树人”测试,他作品一张白纸只是用黑笔勾勒出的简单框架,没有颜色,一栋房子占了版面的三分之一,房子外面有一个人,房子里面有很多人,我问他你画的是什么,他告诉我这是学校,房子里面是很多学生,而房子外面的那个人是他自己。他说话很平静,但是我能看出他的无奈,他又告诉我他不知道能不能再留在上海,因为他不能上学了,他是外来学生加上残疾几乎很多学校都不会收留他,今年他小学毕业了,面临升学问题,但是很多手续办不齐,他可能不会读书了。他走的时候补充了一句话:他很想读书。
        这是一个很心酸的事例,未来是我们的也是他们的,而这些残疾的孩子却早早的淹没在了未来里。志愿服务的过程中也有很多感人的事例,这每一件案例都迫使我成长起来,也许我的肩膀并不宽厚,很多社工人的肩膀也并不伟岸,但是只有我们一起努力,相信能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哪怕一点关爱。
        本人在校期间共参与服务30个服务对象,上门走访180次,参加大型社区活动十多次,自主开展小组活动总计36次,服务范围涉及残疾人、流动儿童、大重病、独居老人等多个领域,总计辐射受益人数达到1000多人。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坚持,能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便利,其实雷锋精神很简单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

撰稿人:11级社会工作专业  陈佳宇